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民网房产频道 > 楼市观察 > 正文

著名数学家、中科院院士李大潜做客上海科创教育经典导读,带你领略无处不在的数学魅力

来源:新民网资讯     编辑:陈孜孜     2023-06-19 15:05 | |

  “我自1957年大学毕业至今,一直在复旦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迄今已经超过65年。”当回顾自己的科创教育生涯,现年86岁的李大潜院士如是说到。著名数学家、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李大潜,做客第二季上海科创教育经典导读,聊聊自己在数学道路上的点滴体会。在他看来,数学虽然看起来很难、很抽象、很神秘,但“当你走进了数学领域,你会发现它是一门真正美丽的学科。”


世界上没有天生的数学家

  从教六十余载的李大潜院士,他拥有中国科学院、第三世界科学院、欧洲科学院、法国科学院、葡萄牙科学院五个院士头衔,是中国现代应用数学的奠基人之一。对很多人来说,童年时代的李大潜简直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他2岁认字,4岁读小学,9岁跳级进入了初中,12岁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高中,15岁进入复旦大学数学系深造,19岁就留校任教了。然而李大潜自己却说,“世界上没有天生的数学家。”在求学的道路上,他也曾经经历过挫折和打击。

  因为小学时期成绩优秀,李大潜养成了交头卷的习惯。然而跳级进入初中不久,一次数学考试上,他照例急急忙忙地抢交了头卷。结果那次考试他只得了18 分。当时他的一些还在念小学的同学还专门编了一首顺口溜嘲笑他:“李大潜,中学生,算术考了个18 分!”这件事情给少年时代的李大潜一个很大的打击,但也让他在今后的人生岁月中、科研道路上始终保持着努力和谦逊。而这次挫折也让他明白,一时一事的得失并不代表着人生的成败,只要永不放弃,永远努力,终将取得成就。


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数学除了加减乘除这些基本运算,别的方面和我们的生活相去甚远。但是李大潜院士告诉我们,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他以做CT为例,讲述了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CT技术是个很先进的技术,它可以把人体里肿瘤的位置、形状、大小确定下来。本质上是用X光得到很多张平面的照片,而这些平面照片还原成CT影像,就是利用了数学上的拉东变换。”

  李大潜院士告诉我们,数学是许多高科技的基础,在国家的建设事业中,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他把自己的研究方向从基础数学转为应用数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怎样才算学好数学?

  在谈到怎样能学好数学的时候,李大潜院士说,“数学是一门重理解和思考的学科,不是靠刷题能学好的。”他认为数学学得好不好主要看三条:第一,要理解深入;第二条,要运作熟练;第三条,表达要清晰。而在这三条中,理解是最重要的。“只有理解深入,才能够实现运算熟练和表达清晰,才能真正了解数学的真面目。”

  如今的李大潜院士,除了科研方面,他还承担着上海中小学数学教材主编的任务。对于怎样编好教材,李大潜院士认为,“以后教材肯定要越编越薄,而不是越编越厚。”好的教材要简明扼要,浅显易懂,让学生容易学,容易学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才能让他们自觉地投身到数学的殿堂中来。


推荐书籍《数学文化小丛书》

  李大潜院士在节目中为广大读者推荐了他主编的一套《数学文化小丛书》。这套书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辑十册,目前已经出到第四辑。这套丛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数学文化的丰富内涵、数学发展史中的一些重要篇章以及一些著名数学家的历史功绩和优秀品质。“在一本书里不光介绍了数学小知识,还讲述了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对学生来说能起到一个打开眼界的作用。”


人生哪里都可以成为“起跑线”

  在互动环节,网友提出了许多问题。“学习是否应该‘赢在起跑线上’?”“学好数学有什么用处?”“高考不考的知识,是否要学习?”“我们国家的数学研究处在什么水平?”李大潜院士一一回答了这些问题。对于普遍存在教和学上的一些误区,他也以犀利的语言给予了纠正。他认为对于孩子的教育,千万不能拔苗助长,在每一个阶段都应该学透彻这个阶段的知识,而不应该急急忙忙提早教学,进入下一个阶段。“人生不是100米、200米的赛跑,而是一万米,甚至马拉松。这是一个漫长的旅程,只要永不放弃,哪里都可以成为‘起跑线’。”

阅读科创经典,活动小贴士:

  自5月14日起连续10周,上海科创教育经典导读顾问或导读人将在每周日19点推出一期第二季科创教育经典导读视频,于纪实人文频道、“上海科创委”公众号、“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公众号、帆书APP“眼界”板块、学习强国、抖音等平台同步上线。同时,每一期都会推出一本科创教育经典读物上线帆书APP;此外,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等还会重点推荐科创教育经典读物和其他相关读物,也欢迎青少年朋友们在活动平台参与留言“你最喜欢的一本科技创新书”,将心目中的好书分享给更多人。







新民网出于传递资讯的目的刊登此文,不代表本网观点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