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上海科创教育经典导读第一季第十四期上线。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师范大学校长、上海成人教育协会会长——袁雯担任导读嘉宾,为我们导读《尼安德特人》一书。尼安德特人是谁?现代人体内是否还留存着尼安德特人的古老基因?在本期导读中,袁雯校长带领我们走进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斯万特·帕博的古DNA科研之路,在其人类的起源的研究中感受科学探索的无穷魅力。
从一个喜爱古埃及文物学的孩子到古人类遗传学领域的开创者,从一个青年医学生成长为2022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斯万特·帕博用他的真实经历向我们展示了一名科学家是如何成长的。他在古DNA领域30多年的研究探索中,曾坚持独自一人开展实验,曾在冷战时期单枪匹马到民主德国获取样本,也曾因为实验过程中的污染而沮丧动摇。但在他的坚持努力下,帕博最终通过现代分子手段得到了尼安德特人的全基因组。“每一位卓越的科学家都携带着一部科学史。”斯万特·帕博的精彩故事背后,也是古DNA研究领域从兴起到日趋成熟的生动记录。
袁雯校长向年轻朋友推荐《尼安德特人》这本科普读物,不仅因为它记录了已经灭绝的尼安德特人基因组发现过程及其与现代人基因关系的发展史,更重要的在于本书展示了一位科学家如何将科研融入生活的精神启示。孩童时的兴趣,如何成为其开展古DNA研究源源不断的动力。面对一次次的失望与失败,不轻言放弃,并迎难而上的一一克服,最终他的研究成为了经典和永恒。袁雯校长希望通过这本书让大家对科学研究与创新发展有更深的理解,同时也告诉青少年朋友们:沿着感兴趣的科学问题努力攻克难关,才能解开历史的神秘面纱、发现科学的真相。
科创无疑是艰辛的,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的积累、探索、创新与重复。但就像袁雯校长所说的,“研究大问题有大问题的价值,研究小问题有小问题的价值。”科学有其无可替代的魅力与意义。现阶段,我们国家正在科技的赋能与科研的助推下不断进步与发展。青少年作为中国未来建设的主力军,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更要将书中的科创精神融入年轻一代的生活中,让青少年在科学探索中培养起创新、钻研、迎难而上的精神,成为中国未来科创事业中翻涌的后浪!
阅读科创经典,活动小贴士:
自9月15日起连续15周,上海科创教育经典导读顾问或导读人将在每周四推出一期科创教育经典导读视频,于“上海科创委”公众号、“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公众号、“樊登读书APP科创导读”板块,上海人民广播电台FM93.4等媒体平台上线。同时,每一期都会推出一本科创教育经典读物上线樊登读书APP;此外,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等还会重点推荐科创教育经典读物和其他相关读物,也欢迎青少年朋友们在活动平台参与留言“你最喜欢的一本科技创新书”,将心目中的好书分享给更多人。
✎
新民网出于传递资讯的目的刊登此文,不代表本网观点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