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1月30日电(记者张兴军、刘怀丕)河南信阳市息县农民柳学友流转了16000亩土地,约占全县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一,被称为“河南粮王”。春节之际,老柳向记者叙说了过去一年种粮遇上的高兴事、忧心事以及新春期盼。
柳学友说,过去一年在种粮上喜事多。一喜选对了小麦品种,粮好卖、价又高。去年麦收时节,柳学友家那一带小麦病害多发,产量和质量双双下滑。然而,老柳选种的是优质强筋小麦品种“西农979”,抗病害能力强,亩均产量达到900斤,小麦品质也好。各地粮商打电话来抢购,老柳的小麦是当种子粮卖的,价格高时飙到每斤1.3元,每斤平均比市场价高出了三四角钱。
二喜用上了植保无人机,喷防又快又好又省钱。信阳市一家企业给柳学友提供了10台无人机。去年春耕时,这些无人机首次派上用场,“六七分钟就能喷十几亩,效率高得很,还避免了农药伤人”。老柳计算,无人机喷防用水量可节约60%,人工成本则从原来的每亩6元降到1元以下。
“看市场想种啥,用科技降成本,这是我去年每亩纯收入仍能保持在200元的秘诀。”柳学友说,普通小麦已经过剩,改种优质麦是趋势,谁能抓住这个趋势谁就先挣钱。
柳学友也察觉到,他仅是种粮大户中的幸运者,不少种粮大户损失严重、信心不足,当下的种粮形势令人忧心忡忡。首先种植大户多数种的是普通小麦,不好卖更难卖上价,其次近两年受天气影响,不少种粮大户收成不好,有些撑不下去的要退地。再者经营成本不断上涨,农资今年就涨大概20%。
“现在是种粮大户最困难的时候,种粮的信心千万不能丢,丢了就不好再聚了。”柳学友说,种粮是个苦活累活脏活,忙乎一年的种粮大户应该获得一定的收入,才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老柳期盼,国家出台扶持政策,加大优质小麦种植的推广力度,引导优质小麦消费企业与种植大户对接,改善国家粮食收储制度,让种粮大户敢去种市场需求的优质小麦,让优质小麦能卖上好价钱。
“今年的小麦秋播时雨水大,不少土地没有播上种,但高标准良田还是有保障。”老柳说,一般的种粮大户搞农田水利建设的能力弱,加上多是流转的土地也不敢多投入,需要政府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上多下功夫。
柳学友还说,目前的种粮大户多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对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接触少,应该加强农业科技的指导和推广,加大对新型农业机械设备的购买补贴。“要不是我跑得多,哪能知道种地还能用上无人机这样的高科技,省下了不少钱。”老柳举自身的例子说。
侬好上海由新民网出品
微信号:helloshanghai2013
吃喝玩乐、上海故事、同城活动
每天热爱上海多一点,
加入小侬家族就对啦!
新民晚报官方微信
微信号:xmwb1929
有用、有益、有趣
街谈巷议微信
微信号:xinminwangshi
街头访谈,麻辣点评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少儿英语教育论坛|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陆家嘴金融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0900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
• 在本网站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美术设计、程序及多媒体等信息,未经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获得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的,必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使用时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民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新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22899999 传真:021-62677454
邮箱:稿件处理 处理时间:9:00—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