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网讯 “快进来,进屋喝杯热茶暖和暖和!”大年初三上午,在垦利区兴隆街道兴隆花园小区,71岁的吕宝华热情的迎接亲友们。
迎着红火的春联走进吕宝华的新家,宽敞明亮的客厅、餐厅,简单朴素的装修配上硕大的福字,茶几上摆着水果、茶水,老两口和亲友们坐在沙发上唠家常。
“今年俺爸妈搬进新房,屋里很暖和,我们就提前几天回来住下了,以前在村里取暖不方便,我们都是来回折腾。”吕宝华的儿子和儿媳妇抱着宝宝热情的向亲友们问好。
过新年,新气象。吕宝华的家里今天格外热闹,串门的亲友们聊得都是各自搬新家的变化。吕宝华记得清清楚楚:“ 2016年6月1日拿到新房的钥匙,6月22日搬进来的,住了半年的楼房喽!活了大半辈子了,没想到咱也住上楼了,老百姓的日子真是越过越好了!”
透过窗户向外看,崭新的兴隆花园小区环境优美、视野开阔。“这里住的大多数是广兴村村民,有一百多户人,全部都是采用协议拆迁的方式搬进来的,房子本来都达到基本入住条件了,都是买点家具就搬进来了。”广兴村支部委员车新礼介绍道。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广兴村大部分的土地陆续被征用,老百姓虽然没了土地,但是他们通过企业打工、自主创业、土地分粮款等,都有不错的收入。吕宝华的爱人算了一笔账:“算上他的退休金,加上政府发的老年钱,还有土地那块分的钱,我们老两口一年收入得五万出头了!”吕宝华的儿子说道:“搬上楼好处很多,暖和是一,第二个就是方便。以前在村里住,家里有点事,我们不放心。现在大事小情有物业统一管理,乡亲们之间比以前还要和睦,互相有个照应,为我们年轻人在外上班安了心。”
老人住的暖了,自己心窝窝暖。老人住的平安,孩子们放宽心。逐步完善的配套功能不断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让老百姓感受到住楼的幸福。据兴隆街道的工作人员介绍,截止2016年底,兴隆街道已完成南成寨、北城寨、黄店村、兴隆村、周屋村、杜屋村、同兴村、广兴村等8个村631户居民的拆迁安置工作,并全部已分配到户实现入住。同时,不断探索新城城镇化服务机制,成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逐步实现居民“进一扇门,办所有事”的服务格局。 “吃完午饭咱们约着去楼下棋牌室下棋啊,过新年了,咱得战一局。”吕宝华送走了亲友,开始和老伴儿张罗做午饭。正午的阳光透过客厅的窗户撒在沙发上,厨房里不时传来阵阵欢笑,不一会儿的功夫,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饭菜上桌了。(记者 张琪祥)
侬好上海由新民网出品
微信号:helloshanghai2013
吃喝玩乐、上海故事、同城活动
每天热爱上海多一点,
加入小侬家族就对啦!
新民晚报官方微信
微信号:xmwb1929
有用、有益、有趣
街谈巷议微信
微信号:xinminwangshi
街头访谈,麻辣点评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少儿英语教育论坛|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陆家嘴金融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0900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
• 在本网站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美术设计、程序及多媒体等信息,未经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获得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的,必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使用时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民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新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22899999 传真:021-62677454
邮箱:稿件处理 处理时间:9:00—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