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全国各大城市繁华商圈频现职业乞丐,因职业乞丐主要靠机械化的笑脸、点头哈腰和跪地等乞讨肢体语言,故一些好吃懒做之人,放下尊严做起了职业乞讨人。3月19日,西安小寨十字天桥上一名约60岁的妇女跪地乞讨,一名过路美女给了她一袋麻花,谁知过了一会,竟被她扔进了垃圾桶。这种现象令人愤慨,职业乞丐的长期存在导致信任危机和大众冷漠,使好吃懒做之风在部分人之间大行其道,而真正的乞丐却无法得到救助。
近年来,职业乞丐收入颇丰,"日薪"少则二三百元,多则一两千元,甚至有"年薪"高达三十万元的乞丐,有的甚至已经买房买车。此类现象在全国范围内都颇为普遍,这与平日蓬头垢面、衣不遮体的形象形成强烈的反差,其实这些是以赚取人们的同情心来“发财”的职业乞丐。
中国自古就有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然而“职业乞丐”正是利用这一心理,用那逼真的演技一点点攻破人们的心理防线,拿着别人的怜悯当做自己欺讨的资本。当人们面对五花八门的行骗手段时,却难辨真假,个个都在打着“苦情牌”,使人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同情、怜悯之心油然而生。看似不起眼的欺骗,却一点点蚕食着人们的善心。然而,对于街边的乞丐,我们不能一概而论,相关部门还需拿出“照妖镜”来替人们分辨真假,让那些披着可怜“外衣”的职业乞丐现出原形。这不仅仅是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更是维护社会文明的重大责任。
对于大街上,职业乞讨的“上班族”,他们也同多数白领一样,都是按时“打卡”上下班,所以说他们的的工作地点、时间相对还是固定的。作为相关部门应起到监管作用,针对那些迫于无奈的乞讨者,我们应该伸出援助之手,而救助站是衡量乞讨还是欺讨的重要手段,这不仅让乞讨“有家可归”,而且还会让欺讨“无处可逃”。对于乞丐“职业化”这一现象要加大治理力度。地铁站、商圈等人流密集区域要加大排查力度,筛选“假乞丐”并予以打击和处罚。此外,设立举报热线,让借乞丐身份行骗之徒无处遁逃。依法打击乞丐行骗行为,不要让假乞丐伤了善良人的心。执法部门也要加大巡逻检查力度,完善的处罚规定也要跟进,只有有了硬性的处罚标准,让利和弊达到平衡,才能彻底防止那些以假乱真的欺讨者,这样的社会才是和谐的。
乞讨和欺讨,虽只有一字之差,差的却是做人的良心。倘若两者之间,缺少了善,阻碍的则是社会文明的进步。分清乞讨和欺讨是我们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也是亟需解决的事情,这样才能让善得以延续、得以发扬!
侬好上海由新民网出品
微信号:helloshanghai2013
吃喝玩乐、上海故事、同城活动
每天热爱上海多一点,
加入小侬家族就对啦!
新民晚报官方微信
微信号:xmwb1929
有用、有益、有趣
街谈巷议微信
微信号:xinminwangshi
街头访谈,麻辣点评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少儿英语教育论坛|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陆家嘴金融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0900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
• 在本网站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美术设计、程序及多媒体等信息,未经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获得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的,必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使用时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民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新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22899999 传真:021-62677454
邮箱:稿件处理 处理时间:9:00—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