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气温飙升,推高了室内甲醛挥发的力度,令“除醛”这一话题再度成为人们聚焦的热点,亦催生了形形色色除醛产品的“搭车”热卖。网易新闻近日发布《除醛绿植、炭包销售火爆,专家建议科学知醛再除醛》专题文章,受到广泛关注。
除醛产品热销,是跟风还是求安慰
网易新闻在报道中提到,在淘宝等电商平台,有不乏月销量过百万、累计销量过亿的炭包和累计销量达几十万的甲醛清除剂。此外,花鸟市场中的绿色植物一度也成为人们抢购的对象。
遥相呼应的,则是网易在线调查的结果:新居装修或老房翻修人群,是除醛产品消费的生力军;使用过的除醛方式排名前三的是绿植、炭包和甲醛清除剂!结果与前述的销量调查可谓不谋而合。可是,在被问到除醛前是否了解过家中甲醛的状况时,居然过半数都回答说“没有了解”。
这样的结果,不禁让人深思:上述的除醛举动,是跟风还是寻求心理安慰;热销的除醛产品,到底效果如何;只有新装修的人群,才需要关心除醛问题吗?
专家辟谣:绿植、炭包,效果非你所想
面对种种疑问,网易新闻采访了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测试技术研究所所长鲁建国。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测试技术研究所所长鲁建国
开宗明义,鲁建国首先强调了甲醛的危害——其毒性排在我国有毒化学品优先目录的第二位,接着又针对市场热销的除醛产品,以科学的态度逐一加以剖析。
1.绿色植物
没有看到植物能吸收化学物质的研究报告,某些“神草”植物并不拥有去除甲醛的能力。柚子皮除醛,就是用气味掩盖,吸附(甲醛)能力实在有限。
2.炭包
活性炭确实能吸甲醛。依靠炭自身发达的孔隙结构和表面积,可以很大程度接触到周围空气,被动吸附污染物到孔隙中,即业界所谓的“物理吸附”。但是,并非买些活性炭包,放置在家中就可以达到去除甲醛的目的。第一,活性炭是有吸附量的,除了吸附甲醛,还会吸附空气中的水分、异味等物质。第二,当室内空气不流通时,活性炭作用大大减弱,到达一个平衡值后就不再下降。
3.甲醛清除剂
以化学中和反应来降低毒性,将甲醛氧化成甲酸或还原成甲醇。不但毒性依然存在,所使用的强氧化剂如双氧水,效果只能维持几小时,而易分解的特性更会加剧木板损坏。
此外,开窗通风确实可以降低室内甲醛含量。但是在不便开窗通风的条件下,比如雾霾天、塔式建筑通风条件不好,或者遇上夏季高温、春季风沙污染,都会让人心有余而力不足。
对于新装修家庭成为除醛产品选购的生力军,鲁建国认为这远远不够:“装修材料和工艺制作过程中都难以避免甲醛的存在,所以新装修家庭中甲醛浓度是最高的。但同时有数据显示,甲醛的挥发时间可长达15年,所以三五年后如果检测甲醛浓度还是超出限定值,或自身感觉依旧有刺鼻、喉咙不适等症状,就说明家中甲醛浓度还是较高的,最好有长期的除醛措施。”
科学除醛:知醛除醛,从甲醛自测迈开第一步
专家表示,消费者不应该有人云亦云的“从众”心理。甲醛看不见摸不着,面对潜在的危害,要寻找科学的解决方案,况且知醛和除醛本身就不是项一蹴而就的工作。比如先以科学检测设备来了解家中的甲醛浓度,再通过有效手段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针对前者,家用的空气监测仪可以随时监测室内甲醛浓度;至于后者,鲁建国强调:“相对放置炭包、绿植等方式,空(气)净(化器)去除甲醛效率增大了,效果也明显提升,也是当下室内去除甲醛,相对科学、效果明显的一种方式。”
所谓“知醛除醛”,这里小编支你一招,为大家推荐新上市的飞利浦AirVibe空气监测仪,通过提前了解家居环境中甲醛、PM2.5等污染物的浓度,做到心中有数。
飞利浦AirVibe空气监测仪
飞利浦AirVibe空气监测仪,采用专业甲醛感应器插件,媲美实验室甲醛检测仪,实现甲醛的准确检测;还采用了AeraSense2第二代灵智感应技术,相比一代,PM2.5检测准确度提高至三倍;并能连接阿里巴巴智能家居App(阿里智能),远程监控室内空气状况,实现数据实时反馈。
无论是新居入住,抑或装修多年的老屋,都需要实时掌控室内甲醛含量并给予持续的除醛处理。飞利浦AirVibe空气监测仪的存在,将是我们呵护家人呼吸健康的有力工具。
侬好上海由新民网出品
微信号:helloshanghai2013
吃喝玩乐、上海故事、同城活动
每天热爱上海多一点,
加入小侬家族就对啦!
新民晚报官方微信
微信号:xmwb1929
有用、有益、有趣
街谈巷议微信
微信号:xinminwangshi
街头访谈,麻辣点评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少儿英语教育论坛|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陆家嘴金融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0900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
• 在本网站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美术设计、程序及多媒体等信息,未经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获得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的,必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使用时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民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新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22899999 传真:021-62677454
邮箱:稿件处理 处理时间:9:00—16:00